產品價格 ¥130.00元/斤
最小起訂量:1 斤 可售數量:8000 斤
品牌:白毫茶 | 產品類別:白毫茶 | 原產地:廣西 |
售賣方式:散裝 | 原料與配料:新鮮茶葉 | 等級:一級 |
外包裝:紙箱 | 特產:是 | 保質期:18 |
生產日期:2011年03月 | 生產廠家:廣西凌云縣萬畝茶廠 | 儲藏方法:保存在清潔干燥、通風無異味的地方,嚴防潮濕變質。 |
廣西凌云白毫白毫茶產于云貴高原的凌云縣岑王老山青龍山一帶,海拔在800至1500米之間,常年云霧繚繞。茶葉經獨特工藝精制加工而成,外形翠綠,白毫顯露,香氣持久,湯色碧綠,被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譽為“茶中極品”,獲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評為名優茶品質。1999-2001年分別獲第三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優質稱號,廣西第二屆“桂茶杯”名優茶評比特等獎,2001年北京“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2008年12月榮獲中國名茶之鄉稱號,是我國著名的廣西“百色起義”地區之名貴特產。歡迎廣大消費者前來訂購!
凌云白毫茶葉芽肥壯,持嫩性好,加工后條索緊結微曲、白毫顯露,香氣馥郁持久、回味甘甜、板栗香型,而且適宜性強,目前已開發出綠、紅、白、青、黃、黑等六大茶類,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二年連續被評為名優茶品質稱號,1984年載入《中國茶樹優良
品種集》;1990年載入《中國土特產品辭典》;1994年被指定參加蒙古烏蘭巴托國際商工貿產品博覽會中國方面的展品,獲中國第三屆"中茶杯"名優茶稱號及第二、三民國際名茶評比紅茶類、黃茶類金獎、綠茶類銀獎,紅茶類同時榮獲日本標準名茶大獎。2002年在中國蕪湖國際茶業博覽會上,紅茶獲金獎、綠茶銀獎;在2002年中國“凱捷杯”茶王賽中,綠茶獲銀獎、紅茶獲優質獎。2001年,被國家農業部定為名牌產品,凌云縣因此成為中國第一批20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縣之一。并于2002年9月底通過國家農業部階段驗收,生產的茶葉產品通過區農業廳、區技術監督局驗收,產品達到無公害茶葉標準。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對凌云白毫茶烘青綠茶的生化成份測定,該茶含咖啡堿4.91%,氨基酸3.36%,茶多酚35.6%,兒茶素總量182.92mg/g,因而該茶品具有提神醒腦、消暑止渴、解疲生津、幫助消化、增強食欲之功效。在飲食回歸自然的感召下,凌云白毫茶無疑成為天然最佳飲料之一。
凌云白毫茶,原名白毛茶,因其葉背長滿白毫而得名,主產于凌云縣四季云霧繚繞的岑王老山、青龍山一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凌云白毫茶以色翠、毫多、香醇、味濃、耐泡五大特色成為中國名茶中的新秀。1984年被認定為第一批國家級優良茶樹品種之一。到2001年底止,該縣白毫茶種植面積已達7.47萬畝。
凌云、樂業是位于廣西西北部的山區縣,靠近云貴高原,地勢高峻,峰巒起伏,樹高林
白毫茶
密,山泉遍布,溪流縱橫,郁郁蔥蔥,云霧蒙蒙,日照適宜,漫射光多,氣候溫和濕潤,春夏更是“晴時早晚遍山霧,陰雨成天滿山云”,冬不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溫度19—23℃,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茶樹多生長在800—1500米的群山峻嶺上,連片茶園多分布在峽谷溪間,土壤多為高原森林土,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肥沃,適宜茶樹生長。 這里山嶺重疊,峰巒起伏,土壤肥沃,終年云霧繚繞。
《中國名茶志》記載:“凌云白毛茶為歷史名茶,創于清乾隆以前,原產于凌云縣。”《凌云縣志》載:“凌云白毫自古有之(指茶樹而言),玉洪鄉產出頗多。”據《廣西特產物品志》(1937年)載:“白毛茶,樹大者高約二丈,小者七尺,嫩葉如銀針,老葉尖長如龍眼樹葉而薄,皆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屬野生。《廣西通志稿》載:“白毛茶……樹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葉如龍眼樹葉而薄,故名,概屬野生。
凌云白毫茶采制標準嚴格,特級茶和1級茶的鮮葉以一芽一葉為主;2級標準為一芽二葉,不采露水葉、紫色葉、病蟲葉。 凌云白毫茶市場除內銷外,還銷往摩洛哥、愛爾蘭及港澳等地,該茶曾作為國家級禮品贈送給摩洛哥國玉哈桑二世,被視為珍寶,稱之為“茶中極品”。 1915年 榮獲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二等獎 1965年 中國農業部農業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認定為中國茶樹優良品種 1984年 在中國農業區劃會上作為優良茶樹品種資源 展出 1985年 被中國茶樹良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良種 1990年 載入《中國土特產品辭典》、《中國茶樹優良品種集》 1991年 中國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鑒評,獲中國優質名茶稱號 1992年 載入《中國茶經》 1994年 載入《中國名優茶選集》、《華茶大觀》、《廣西茶葉史》 1999年 榮獲中國第三屆“中茶杯”名優茶稱號
白毫茶炒制的主要工藝有攤青、殺青、揉捻、干燥(炒二青和炒三青)等四道工序。炒制方法有手炒和機炒兩種。高級茶采用手工炒制。
白毫茶炒制有四大特點:一是高溫殺青,采用全揚炒和高拋炒法,行低揚后高揚高拋再抖炒
,有利水分蒸發,避免悶黃;二是扇風散熱,盡快驅除葉溫,保持色澤翠綠;三是高溫快速炒二青,鍋溫80—85℃,投葉量1000克左右,做到抖得高,翻得快,盡快蒸發水分,干度達七、八成干為適度;四是低溫慢炒三青,鍋溫60℃左右,投葉量1500克左右,雙手慢動作翻炒,以保持鋒苗、茸毛完整。當茸毫披露,香氣透發,手捻成末即為適度。
凌云白毫的茶樹品種屬有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型、大葉類、中生種。植株高大,茶樹徑粗,芽葉肥壯,葉質柔軟,持嫩性強,茸毫長而密,具有天然的清香,內含茶多酚、氨基酸、果膠等成份十分豐富,自然生長樹高達6~9米,樹姿半張開,分枝較稀。葉大、橢圓形,葉色青綠,較暗晦,葉面隆起
,葉背多毛。葉脈密顯,葉質薄軟。芽葉黃綠色,茸毛特多,百芽重99.0克。抗逆性較弱。適宜桂西、滇冬茶區種植。宜扦插育苗,苗期抗性較弱。應用兩年生苗移栽,定剪可用分段剪,以利早期形成分枝。白毫茶在凌云栽培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據說凌云白毫茶(茶樹品種)是世界上唯一能適制六大茶類的全能茶樹品種:春茶鮮葉含氨基酸3.36%、茶多酚35.6%、兒茶素總量18.29%、咖啡堿4.91%。適于制紅、綠茶。紅碎茶,顆粒勻潤顯金毫,滋味濃強,有特殊花香;制毛尖茶,白毫滿披,形似銀針,滋味濃醇,有栗香; 優越的茶區生態環境和優良的茶樹品種,孕育了優異的白毛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