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在深圳,在廣東已經福建將近有七八年,從一些小賣家在Ebay從2002年到2004年一直做,做到2013年亞馬遜全球開店,這批人又開始搶占商機,福建省賣家進入這個行業應該是在2015年,所以整個爆發起來的熱點,2015年成立福建省舉辦跨境或者會議、沙龍火爆的一年,2016年、2017年在這個基礎上慢慢的增加曝光度。我們看一下這個數據,2015年、2016年傳統外貿增長比較乏力的時候,2015年2016年的傳統電商慢慢開始做跨境電商,跨境電商這兩年爆發的速度非常快。2017年整個傳統外貿也增長不錯,跨境電商的增速也更快,到了2017年跨境電商的整個體量達到8.06萬億,應該講未來的趨勢跨境電商的整個趨勢會增長越來越快。 我們看一下這是曲線圖,從2012年、2014年到2017年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如果從進口和出口的整個鏈條來看,是兩個不同的產業鏈,進口是大者通吃的格局,只要你有資金鏈,有資本,重倉布局的話,進口都是買標準化的產品。對于出口來講,對于很多傳統行業企業,特別是有在國內做零售或者有傳統工廠的話這是很大的商機,叫做希望是個不成熟的中國企業走出國外來嘗試打造國外的機會。進口電商是國外成熟的優勢直接進入到國內市場,所以整體來講資本到位、重倉引入一些比較好的產品,宣傳到位,基本上是馬太效應比較明顯的市場布局。而出口電商給予我們很多制造商或者是外貿企業很大的遐想的空間,讓小眾的企業如果你有制造的,包括你有打造的,研發產品的,你慢慢從你的嘗試走出國外的布局是一個比較好的商機。
當然,我們看一下它的整個產業鏈。從傳統外貿來講整個流程是通過出口商通過進口商、通過批發商的鏈條,但是如果從跨境電商的話是從平臺通過你研發產品,然后生產產品到海外倉,然后通過平臺的營銷,然后客戶直接通過平臺下單,直接采購你的產品,這個對于我們傳統的外貿企業來講有什么好處呢?對于我們做商品,對于我們是制造商來講有什么好處,一個很重要的是我們能夠直接和客戶對話。因為我們傳統外貿企業的話經常定單做完之后,所有的反饋,所有定單的結果都是以中間商的反饋為反饋,但是這個中間過程會有一個信息不對稱,如果平臺直接通過客戶下單,客戶會在平臺留一些評論、差瓶,我們是可以直接補貨,客戶對我們產品的評價。這樣的話可以提高產品的改進度,另外對于整個產品的設計具有很大的快速反應機制。
傳統外貿從2003年開始很多人說那個時候已經開始做電商,但是那個概念跟現在的概念不一樣,03年開始很多傳統外貿是做的國際站,那個時候通信的平臺只是做到信息交互的中介,而現在是做到外貿唯進入到C端的平臺,這個時候平臺不再是簡單的信息交互的工具,而是說跟客戶因為產品展示,然后產品對接及其參數反饋,包括客服,包括產品研發、數據的補貨的平臺,所以應該講說跨境電商在2015年是進入新的數據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