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成型燃料是將秸稈、稻殼、鋸末、木屑等生物質廢棄物,用機械加壓的方法,使原來松散無定形的原料壓縮成具有一定形狀密度較大的固體成型燃料,其具有體積小、密度大、儲運方便;燃燒穩定、周期長;燃燒效率高;灰渣及煙氣中污染物含量小等優點。生物質成型燃料由可燃質、無機物和水分組成,主要含有碳(C)、氫(H)、氧(O)及少量的氮(N)、硫(S)等元素,并含有灰分和水分。
眾所周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能源。隨著世界能源需求量的迅猛增長,以煤和石油為代表的常規能源將最終被開采殆盡,同時大量使用這些燃料會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大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高新技術開發低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逐步取代石油和煤等不可再生能源,是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
在眾多的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質能以其資源儲量豐富清潔方便和可循環再生的特點,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生物質能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而儲存在生物質內部的能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是太陽能的一種表現形式。生物質是太陽能主要的吸收器和儲存器。太陽能照射到地球后,一部分轉化為熱能,一部分被植物吸收轉化為生物質能;由于轉化為熱能的太陽能能量密度很低不容易收集,只有少量能被人類所利用,其他大部分存于大氣和地球中的其他物質中;生物質通過光合作用,能夠把太陽能富集起來并儲存在有機物中,這些能量是人類發展所需能源的源泉和基礎。基于這一獨特的形成過程,生物質能既不同于常規的礦物能源,又有別于其他新能源兼有兩者的特點和優勢,是人類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我國有著豐富的生物質資源,據統計全國桔桿年產量約5.7億噸,人畜糞便約3.8億噸,薪柴年產量(包括木材砍伐的廢棄物)為1.7億噸,還有工業排放的大量有機廢料、廢渣,每年生物質資源總量折合成標準煤約3億噸。我國直接利用生物質能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利用效率極低,即使是目前農村已較普遍推廣的省柴節煤灶,熱效率也僅20%左右。近年來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周邊地區,農民大量使用優質高效燃料,用于炊事、取暖,而將農作物桔桿直接放在農田焚燒,浪費了能源,也污染了環境。生物質能資源結構疏松,能量密度低,僅是標準煤的一半多一些,且不易貯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