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創業環境已有很大不同
創業環境對于創業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創業青年代表對于今昔的創業環境進行了探討,發現了很大不同,尤其是互聯網高速發展之后帶來的巨大變化。
市青聯常委、本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主席賴英華指出,現在和以前創業最不同的就是,以前創業都是用腿“跑”出來的,要自己找資金,現在則更加偏向于網絡化,尋找產品、供應商、客戶,以很低的成本找到創業的機會,同時有很多天使投資人。做產品的時候要選擇一些大眾化的產品,才能更好地打開創業之路。
市青聯委員、東莞市力嘉機械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明嘉介紹,以前創業沒有政府支持,沒有前輩指點,今天不知道明天會在哪。而在互聯網迅速發展之后,包括機械配件在內,開始大量在線上銷售和出口。他還提醒,年輕人要記住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只依靠自己成功很難,而且要耗費很多時間,現在的年輕人要懂得如何整合資源。
從“廣州青年創業大賽”脫穎而出的“叮叮醫生”聯合創始人兼COO毛陳認為,創業者可以把互聯網作為服務的工具,將人、社群、企業的粉絲建立起來,服務傳統行業,使他們可以面對更大的消費群體,從傳統的生產銷售過程轉變為以用戶為主、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指標,將傳統經濟轉向線上經濟。
傳統行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產品品質
創業者們個人素養深刻地影響著創業成功與否,創業青年代表給出了一些創業者需要具備素養的建議。
賴英華介紹,創業一定要膽子夠大,這樣才能開拓自己的市場。在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住。她還強調,雖然說生意伙伴是朋友,但更重要的還是產品的質量本身。
廣州市臺資企業協會青年聯誼會會長林璟均指出,他在臺灣“立法院”供職13年,2006年到暨大讀法學博士,2007年在廣州創辦了“臺北天母甜甜圈”。他認為,創業者還應該具備一些素養,比如要有強大的使命感,比如他就想做“中國最好吃的甜甜圈”,這樣才可以克服創業路上的坎坎坷坷,堅持走下去。
同時,要有創新的動力,產品在到達一定程度后需要創新,一定要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比如他將自己的甜甜圈加上哈根達斯雪糕,這也是一種創新。他認為互聯網只是工具,傳統行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產品的品質。
市青聯委員、廣州市尚宴餐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永康對此表示贊同,他舉例自己創業時,貿易火爆,因為那是市場需要,他的任務就是將物品順利的賣出、買入。而現在“互聯網+”的時代,就像工廠一樣,在10個人左右的團隊中將“點子”生產成服務或者產品,將其賣給消費者和投資人。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投資,才有可能讓你的“點子”服務中國的13億人,甚至全世界。
創業者應該將互聯網思維融合到企業本身
在互聯網的時代,創業者應當如何進行創業,這是很多創業者關心的事情,創業青年代表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毛陳指出,創業者更應該從社會層面和商業模式兩方面下功夫。一方面,互聯網短短幾年的高速發展,它對社會結構、社會形態、人與人之間交流交通的方式、商業模式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在這個時代,匯聚全球信息已經成為常態,互聯網使得聯接方式更加便捷、更加有效。
另一方面,以前的商業模式就是生產產品,之后找到一個有力的分銷渠道,不知道消費者是誰。現在是,生產一個產品,不但可以知道這個產品是誰在用,甚至可以知道他在哪里,如何找到他。比如,傳統電視制造業的任務就是將生產的電視銷售出去,但是小米、樂視等卻有不一樣的玩法。
在信息大爆炸的現在,能夠幫助消費者進行篩選,為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形成長時間的良性互動,為自身的其它產品打入消費者客廳做了鋪墊。這就是互聯網時代與之前時代不同之處。
毛陳認為,如果想要創新和轉型,就應該將互聯網思維融合到企業本身。能不能從互聯網聯接、內容和價值考慮與消費者建立長期互動關系,深刻影響著公司能不能夠長久發展。最好的例子莫過于蘋果與諾基亞,諾基亞的模式就是將手機賣出,如果消費者來找自己就意味著維修,但是蘋果是將手機高價賣出,之后還會繼續提供服務,對用戶產生持續的黏性,這就是蘋果能夠勝出和獲得很多人青睞的原因。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