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purchasing):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條件下,從供應市場獲取產品或服務作為企業資源, 以保證企業生產及經營活動正常開展的一項企業經營活動。采購實踐可分為戰略采購(sourcing)和日常采購(procurement)兩部分。
采購流程:包括收集信息,詢價,比價,議價,評估,索樣,決定,請購,訂購,協調與溝通,催交,進貨驗收,整理付款。
采購價格構成:供應商成本的高低,規格與品質,采購物料的供需關系,生產季節和采購時機,交貨條件,付款條件。
怎么樣判斷采購價格是否合理:進行成本分析,價格分析,市場調研,多家廠商報價。
怎樣找供應商:利用現有的資料,公開征求的方式,通過同業介紹,閱讀專業刊物,協會或采購專業顧問公司,參加產品展示會。
供應商分類:原材料供應商,小額服務性供應商,臨時性供應商。
合格供應商的標準:優秀的企業領導人,高素質的管理人員,穩定的員工群體,良好的機器設備,良好的技術,良好的管理制度。
怎樣對供應商進行分析:價格,品質,服務,位置,存貨政策,柔性。
采購工作流程,顧名思義就是采購工作的具體步驟,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以下是采購流程圖,供大家參考:
戰略采購是采購人員(commodity manager)根據企業的經營戰略需求,制定和執行采購企業的物料獲得的規劃,通過內部客戶需求分析,外部供應市場、競爭對手、供應基礎等分析,在標桿比較的基礎上設定物料的長短期的采購目標、達成目標所需的采購策略及行動計劃,并通過行動的實施尋找到合適的供應資源,滿足企業在成本、質量、時間、技術等方面的綜合指標。
戰略采購計劃內容包含采用何種采購技術,與什么樣的供應商打交道,建立何種關系,如何培養與建立對企業競爭優勢具有貢獻的供應商群體,日常采購執行與合同如何確立等。
日常采購是采購人員(buyer)根據確定的供應協議和條款,以及企業的物料需求時間計劃,以采購訂單的形式向供應方發出需求信息,并安排和跟蹤整個物流過程,確保物料按時到達企業,以支持企業的正常運營的過程。
采購的對象分為直接物料(BOM material)和間接物料(MRO material),直接物料將用于構成采購企業向其客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全部或部分,間接物料將在企業的內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被使用和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