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將“石油、天然氣勘查、生產”調整為“石油、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頁巖油、天然氣水合物等資源的勘查、開采、銷售”,增加“地熱的勘查、開采、利用”;
二是增加“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銷售,非紡造布的生產、銷售”;
三是增加“增值電信業務,互聯網平臺,互聯網信息服務,互聯網數據服務,互聯網批發、零售”。
可以看出,天然氣水合物、地熱、非紡造布(熔噴布相關)、電商平臺等正式成為中國石油的經營業務,這也使得中國第一大油氣央企在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方面,在2017年5月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成功試采的項目中,中國石油海洋工程公司作為這次試開采工程的總承包商,充分發揮中國石油在油氣鉆完井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為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提供了保障。2017年8月,國土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北京簽署《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先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推進天然氣水合物開發。
地熱方面,以華北油田為代表,正式投用首個規模化民用社區地熱項目,于2019年11月在距離雄安核心區僅30多公里的河北省任丘市石油新城(一期)正式實施地熱供暖,供熱面積63萬平方米,涉及居民及商鋪4000余戶,運營期間每年可替代燃煤9300噸,減排二氧化碳1.7萬噸。這是中國石油首個具有油田特色的綜合利用潛山高溫地熱水、砂巖地熱水及油田產出余熱水的民用供暖項目。
非紡造布(熔噴布相關)方面,蘭州石化和遼陽石化各建設兩條熔噴布生產線,最終將形成熔噴布產能2200噸/年,相當于每天產6噸熔噴布,可加工成540萬只一次性醫用口罩。除了自建的4條熔噴布生產線外,中國石油合作企業也已投產熔噴布生產線一條,每天可以提供2噸熔噴布,滿足180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所需。
與熔噴布緊密相關的口罩生產方面,中石油更是投產口罩生產線22條。截至5月13日,中國石油累計生產口罩超過5000萬只,達到5126.5萬只,最高日產量超過120萬只。
電商平臺方面,To B端,中石油與2016年建成中國石油化工交易平臺,并在兩年內交易額突破40億元。但是在To C端,雖然中石油各個銷售公司在不斷試水,也有類似“中油好客e站”等積分兌換線上平臺,但是始終沒有推出中石化“易捷加油”這樣的加油與線上購物的綜合性平臺。
也許你眼中的中石油只是個產油、煉油、賣油的石油公司,但是隨著疫情給這個時代帶來的深刻變化,或許某天中石油也可能發展為綜合性公司,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