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治委員:加大力度提高門檻,推進露天煤礦發展。建議加強露天煤炭資源開發規劃,整裝煤田應統一規劃、統一開發,減少礦權設置數量,建設大型和特大型露天煤礦,整合中小型露天煤礦,提高露天開采煤炭產業集中度。同時,加強部際協調,強化用地保障,避免露天煤礦采剝失調。
黃寶榮委員:在黃河上游建煤炭儲運交易轉化基地。建議在黃河上游白銀市建立黃河上游白銀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特色創新試驗區,將其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寫入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創新試驗區傾斜支持,謀劃實施老工業基地礦區生態恢復治理、革命老區與老工業基地并存區域生態補償等工程;及時調整創新試驗區不合理的產業結構,為有效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提供支撐。在流域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和資源枯竭轉型城市謀劃打造寒旱農業綜合示范區、循環化工產業、煤炭儲運交易轉化等基地,疫情后通過發揮大工大農產業優勢,培育新興產業,倒逼有色、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劉春平委員:重視煤礦和非煤礦山地震監測。建議建立省級地震部門與礦山安全生產監管、礦山開采企業的信息和數據的互通互聯機制,規范統一相應的監測標準,通過整合利用各行業數據,實現大尺度覆蓋面較廣的國家地震臺網與局部高精度監測的礦山專用臺網的信息結合,共同開展監測技術支撐和信息咨詢服務。
邵俊杰代表:把脈能源轉型新趨勢。煤炭行業轉型發展,要聚焦增強國家能源自主保障能力,積極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現代生產體系。同時推進煤化工等煤炭清潔轉化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李希勇代表:完善“宜煤則煤”制度,加大煤炭清潔利用技術的研發推廣。建議應加大燃煤清潔利用技術研發應用力度,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先進企業加強包含低效小鍋爐的燃煤清潔取暖領域的科技研發,將有關成熟技術列入政府重點支持的重大科技專項,強化科技支撐和經濟政策支持,推動成熟可行的技術進行試點應用。在符合排放總量和環保指標的前提下,建設清潔燃煤示范區,允許潔凈型煤和爐具市場準入,給予地方政府、用戶更多選擇權,充分發揮煤炭能源資源保障作用。
田永東代表:加大煤層氣產業扶持力度 點燃能源革命新動能。建議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進一步提高煤層氣產業政策優惠力度,在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時,較頁巖氣、致密砂巖氣等其他同類能源適當向煤層氣傾斜;建議國家科技部在“十四五”期間繼續圍繞煤層氣勘探開發領域布局重大科技項目,持續加大科研經費資助力度,進一步支持煤層氣開發技術提高,支持山西省煤層氣產業技術的發展,以帶動全國煤層氣勘探開發技術的提高和產業發展;建議《礦產資源法》修訂時增加“明確煤層氣、頁巖氣等同于天然氣,實行探采合一制度”;建議國家財政資金持續支持山西清潔取暖工作,鞏固近幾年在清潔取暖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徹底打贏藍天保衛戰。
魏臻代表:加強偏遠不發達地區煤炭礦區基礎設施建設。建議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加強偏遠不發達地區煤炭礦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區居民搬遷、棚戶區改造,改善當地交通條件,使其融入區域高鐵網;繼續加大對獨立工礦區和采煤沉陷區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修復,引導他們將采煤沉陷區治理包袱變為獨特的發展資源,促進礦區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通過改善礦區發展條件,為礦區轉型發展提供良好的軟環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