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行業或面臨新一輪機會
從整個有色行業來看,廣發證券有色新材料團隊首席分析師巨國賢表示,目前全球正在新一輪的產業轉移推進過程中,隨著初級產能轉移并投入相應配套設施建設,將促使基建需求興起,并誘發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加,有色金屬行業可能會面臨新一輪的機會。
同時,從國內有色金屬行業本身發展來看,在經歷了急劇增長擴張階段后,國內供給側改革和環保督察對落后、低效產能進行了限制,促使行業開始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主要目標在于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品牌溢價,提升產品利潤含量。
但是由于發達國家對終端產品的需求不減,同時初級工業化產業轉移門檻較低,就會有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產能承接。在這方面,他認為中國經濟轉型將為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帶來新機遇,由于東南亞及南亞地區具備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以及旺盛的人口紅利,這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成本支撐,同時也暗示東南亞市場蘊藏著國內有色企業拓展增量的重要機會。
疫情下銅市場供給整體趨緊
從目前疫情的影響來看,Wood Mackenzie高級咨詢顧問劉司方表示,今年疫情很可能會使得銅礦生產的損失超過100萬噸。截至目前,受疫情干擾造成的礦山產量損失接近49萬噸金屬量,大約相當于全球計劃產量的2.3%,疊加15萬噸左右的其他因素干擾,合計干擾率已經達到3%。全年計提的銅礦供給干擾率為5%,今年總的干擾率可能會超過這個數。
他表示,疫情下銅市場整體供給趨緊,主要是在銅精礦和冷料市場方面,同時低迷的銅價會對廢銅市場供給產生不利影響。總的來看,今年國內電解銅生產下降幅度在2%左右,疫情影響和低迷的銅價會對之后的供給產生不利影響。
“在價格方面,今年以來,我們對于銅價的預測在持續下調,目前來看,今年銅價平均價格預計在5200美元/噸,不過從明年會出現較大的增長幅度,預計年均價可能出現10%以上的增長,整體在5700—5800美元/噸。”他表示,這種增長并不是基本面上出現改善,而是因為市場逐漸得到恢復,市場定價回歸正常的一個過程。同時,由于明年的銅精礦過剩會高于今年水平,所以再往后一年,銅價相比2021年會有小幅度回落,但是高于現在的水平。
鋁市場表現相對穩定
在鋁市場方面,中鋁國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廣飛表示,今年以來中國電解鋁產能增長不及預期。年初至今,國內電解鋁產能凈增長不到10萬噸/年,低于近三年同期水平,產能利用率為86.3%。截至目前,電解鋁運行產能約3600萬噸/年,較去年同期下滑1.4%。盡管受疫情影響有限,國內電解鋁產量增速也是不及預期的。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2020年4月,國內電解鋁產量為296.7萬噸,1—4月累計產量為1183萬噸,同比增長2.36%。
從庫存方面來看,他表示,當前全球鋁錠庫存水平相對偏低。目前LME鋁庫存148萬噸,國內社會鋁錠庫存約98萬噸,以全球一年鋁錠消費量6500萬噸計算,目前全球鋁錠社會庫存可消費天數不足14天。從國內來看,當前疫情下需求受到壓制,而國內庫存卻也處于同期比較低的水平,這造成了國內鋁市場相對于其他有色金屬“一枝獨秀”,現貨市場整體較強。與年初相比,LME庫存同比是上升的,這也是造成兩地市場分化的一個原因。
在宏觀方面,他表示,盡管市場普遍認為國內宏觀政策調控沒有出現超預期的表現,但是“兩輕一重”對傳統制造業的需求拉動依舊可期,對于鋁價不宜過度悲觀。在供應方面,國內電解鋁產能整體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但新建項目增量普遍滯后,短期內供應對市場的沖擊不及預期。在消費方面,二季度以來,國內電解鋁表觀消費表現超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出口下降的影響。
整體上來看,他認為,雖然鋁材出口已經無法回避,但是短期國內建筑、工業型材等訂單表現超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對原鋁需求起到支撐。同時考慮到電解鋁供應增速依舊偏低,疊加進口鋁錠沖擊或相對有限,預計當前市場價格將相對穩定。
鋅精礦供需由過剩轉入短期短缺
在鋅市場方面,Wood Mackenzie高級咨詢顧問申穎表示,疫情對于對鋅行業的影響主要集中于礦山端和消費端。尤其在礦山端,疫情對國外鋅礦的沖擊遠大于國內。
她預計,今年疫情影響中國鋅精礦的產量約為24萬金屬噸,不過整體影響相對短暫,受影響的大部分礦山在3—4月已經陸續開啟。但是疫情在國外的影響較為突出,預計鋅精礦影響產量約55萬金屬噸,其中秘魯是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同時從節奏上看,國外大多數國家的疫情封鎖措施在5月結束,隨著礦山生產陸續恢復,預計恢復的產量推動到港量從7月開始陸續增加。
她表示,疫情在冶煉端的影響相對有限。國內方面,由于硫酸儲存能力的問題,導致前期冶煉廠出現減產,但是多數冶煉廠已經在3月份恢復生產。而在國外,多數國家允許冶煉行業正常運轉,印度與秘魯等國家的部分冶煉廠出現減產,目前也已經基本恢復生產。在冶煉廠利潤方面,今年冶煉利潤有所下滑,但是大多數冶煉廠仍然是可以在成本線以上維持正常運轉的。
除了疫情影響因素以外,鋅價和其他金屬的價格持續低迷,也會影響鋅礦山的產量。不過,相對于其他金屬礦來說,大部分鋅礦實際上是多金屬的混合礦,因此鋅礦山的收入并不完全依賴于鋅價,這就使得鋅礦在價格低迷的時候,相較其他金屬礦山往往可以承受更低的價格。但是從今年來看,由于疫情導致的金屬價格下滑已經開始影響處于利潤曲線底端的礦山產量。由于價格因素導致礦山在原計劃上進行產量削減,預計中國產量削減在10萬金屬噸左右,國外則有35萬金屬噸左右的削減。
從全年供需情況來看,她表示,今年全球鋅精礦短缺20萬金屬噸,而且短缺在4月份開始集中體現出來。但是從7月份開始,隨著礦山生產的復蘇以及物流運輸的通暢,鋅精礦供應會逐漸得到恢復,預計2021年和2022年供需會恢復過剩狀態。
全年錫市場或呈現過剩狀態
在錫市場方面,國際錫業協會中國區首席代表崔琳表示,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礦山和精錫產量預計出現4%—5%的下降幅度,其中緬甸地區產出下降幅度在12%—13%。在消費方面,預計2020年全球錫消費需求下降8.4%,其中焊料受影響最為嚴重,但從下半年開始預計會有反彈,到2021年將恢復增長。
總體來看,今年3—5月,受到疫情影響,全球錫減產幅度大于需求下滑速度,市場整體處于去庫存階段。她表示,目前從短期需求前景來看仍然偏淡,由于疫情后需求恢復需要時間,而6—8月處于傳統的需求淡季。不過到9月份以后,隨著政策刺激效果的逐步顯現,疊加需求旺季的到來,錫需求將出現比較明顯的反彈。同時,隨著疫情解除,可能也會帶來錫供應的增加,因此,她對全年錫市場仍然維持過剩的判斷。
運用期貨工具管理價格風險
“在后疫情時代,經過了這一輪市場劇烈波動的洗禮,實體企業將更為重視期貨市場保值、規避風險的作用。”李廣飛表示,目前行業熱切期盼氧化鋁期貨的推出,其背后是中國龐大的鋁現貨產業的支持。目前國內氧化鋁及電解鋁的產量、產能都占據了全球的“半壁江山”,未來隨著氧化鋁期貨的推出,將為國內氧化鋁的全球影響力和市場定價權來帶來更好的支持作用。同時,未來鋁場內期權的推出,將會為市場提供更加靈活便利的風險管理工具,通過期權和期貨的組合,以及期權之間的組合,將會為實體企業風險管理提供更加靈活的風險解決方案。
崔琳表示,去年以來,隨著上期所在滬錫期貨中引入做市交易,推動合約連續交易成效顯著,滬錫期貨2005、2006、2007、2008合約都出現了連續活躍交易的情況,市場持倉量及成交量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同時,滬錫期貨價格的指導作用也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很多企業開始選擇滬錫期貨價格作為現貨貿易的定價基礎。此外,實體企業套期保值操作更為便利,市場套利交易也更加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