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是化學周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稀土通常分為輕、重稀土兩組,前者包括“鑭、鈰、鐠、釹、钷、釤、銪”,后者包括“釓、鋱、鏑、鈥、鉺、銩、鐿、镥、鈧、釔”,自然界中共有 250 余種稀土礦。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公布數據顯示,全球稀土資源總儲量約為1.2億噸,其中中國儲量為4400萬噸,占比約37.8%,越南儲量2200萬噸,占比約為18.9%,巴西儲量2200萬噸,占比18.9%,俄羅斯儲量1200萬噸,占比 10.3%,四國合計占全球總儲量的近八成,資源分布集中度較高。
2、中國稀土儲量分布高度集中,內蒙古白云鄂博礦占據主導
中國稀土礦產雖然在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六大區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華北區的內蒙古白云鄂博鐵-鈮、稀土礦區,其稀土儲量占全國稀土總儲量的80%以上,是中國輕稀土主要生產基地。
另一方面,中國稀土礦山儲量大,共伴生稀土礦床多。中國在全球前三大稀土礦山中就占據兩席,并且儲量遠超其他國家礦山。我國稀土具有南重北輕的特點,其中白云鄂博礦儲量占全國稀土總儲量的 80%以上,是中國輕稀土主要生產基地。
重稀土則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尤其是在南嶺地區,分布的離子吸附型中稀土、重稀土礦,易采、易提取,已成為中國重要的中、重稀土生產基地。在已發現的數百處礦產地中,2/3以上為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價值較大。
3、中國稀土礦開采及冶煉分離水平全球領先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稀土工業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以徐光憲為首的稀土專家們提出了串級萃取理論,并于1982年完成輕重稀土全分離試驗,極大促進了包頭礦稀土萃取分離工藝的發展。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稀土產量約1000噸,且產品主要是初級品,1988年我國稀土產量達到近3萬噸,超過美國1984年的歷史最高產量,成為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國,自此我國稀土冶煉分離水平全球領先并延續至今,控制了高純單一稀土的全球市場。
中國稀土冶煉能力全球領先,根據稀土行業協會數據,2016年有所降低,為10.5萬噸,但占全球比重仍高達88.2%,2016年馬來西亞冶煉能力為1.19萬噸,美國的冶煉能力則全部關閉,中國幾乎“壟斷”全球稀土金屬礦山生產和冶煉能力。
根據USGS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稀土礦產量21萬噸,其中,中國稀土礦產量13.2萬噸,占比近63%,是世界最大稀土礦生產國;美國稀土礦產量2.6萬噸,為中國境外第一生產國;其次是緬甸(2.2萬噸),澳大利亞(2.1萬噸),印度(3000噸),俄羅斯(2700噸),馬達加斯加(2000噸),泰國(1800噸),巴西(1000噸),越南(900噸),布隆迪(600噸)。
4、中國稀土行業未來發展走勢分析
全球與中國稀土產量預計將趨勢下行。全球及中國稀土產量自 1998年以來至 2014年基本保持上升趨勢,2014年至2017基本維持下滑態勢,2018年出現上漲。近年來隨著稀土戰略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政府也對盲目開采、無節制開采稀土采取措施,嚴格限制產量,疊加疫情影響,預計未來兩年產量將呈下降趨勢。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稀土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