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不斷
前不久,財政部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顯示,上半年,財政部門支持增加國內油氣產量,尤其是支持煤層氣、頁巖氣、致密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采利用,按照“多增多補”的原則給予梯級獎補,鼓勵地方和企業多產上氣。報告在“財政政策展望”部分指出,繼續支持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采利用,促進能源結構調整。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擴大,2018年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對外依存度升至45.3%。得益于天然氣進口增速的下滑以及國產氣的快速增儲上產,2019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43%,較2018年有所降低。煤層氣(又稱煤礦瓦斯、煤層甲烷),因主要成分與常規天然氣相同,且國內資源量是常規天然氣的5倍,因而成為常規天然氣現實、可靠的補充資源之一,用來彌補國內常規天然氣在供給量和地域分布上的不足。但由于煤層氣開采成本較高,是常規天然氣開采成本的2倍以上,國家出臺了許多鼓勵、優惠政策。
尤其是2016年3月1日,財政部發布《關于“十三五”期間煤層氣(瓦斯)開發利用補貼標準的通知》,將煤層氣開發的政府補貼標準從每立方米人民幣0.2元提高50%到人民幣0.3元,補貼力度加大。此外,在煤層氣資源大省山西、陜西,地方財政還會有每立方米0.1元的補貼。
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出臺的《關于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試行)》提出,繼續推進油氣(包括石油、烴類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天然氣水合物)探礦權競爭出讓試點。首次公布了油氣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要求在全國范圍內探索以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確定的價格等作為油氣探礦權競爭出讓起始價,開展油氣探礦權競爭出讓試點,探索積累實踐經驗,穩步推進油氣勘查開采管理改革。
此外,國家發改委多次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其中煤層氣勘探、開發、利用和煤礦瓦斯抽采、利用始終在鼓勵類項目之列。
一直處在有相關鼓勵但開發成本高、補貼少的尷尬境地下的煤層氣產業,近兩年來,隨著國家積極推進能源清潔開發利用和能源保供需求之下的補貼加大,以及天然氣消費大幅增長之下氣價的持續走高,非常規天然氣的產業發展也隨之快速發展。
業界活動頻繁
企業是煤層氣開發的主體,尤其是大型企業。他們的動向值得業界關注。
陜西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陜西煤業)8月1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已于8月10日與大股東陜煤集團簽訂股權轉讓意向協議,陜煤集團有意將其持有的煤層氣公司全部股權轉讓給陜西煤業。陜西煤業稱,“本次交易是公司拓寬業務布局的重要舉措,可以增強公司實力,延伸公司產業布局,增強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有利于公司未來發展”。
陜西煤氣層公司由陜煤集團于2012年5月24日發起成立,后幾經交易。然而,8年間煤氣層產業的政策與市場環境發生很大變化。眼見行業關鍵窗口期來臨,長期致力于煤層氣領域的企業紛紛發力。
山西藍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焰控股)8月6日發布公告稱,于2020年7月24日披露了《關于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收到〈中標通知書〉的公告》(公告編號2020-036)。近日,藍焰控股及全資子公司山西藍焰煤層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藍焰煤層氣)分別就中標的煤層氣勘查區塊與山西省自然資源廳簽署了《山西省自然資源廳煤層氣探礦權出讓合同》。公告稱,《山西省自然資源廳煤層氣探礦權出讓合同》簽訂和實施,有利于增加公司的煤層氣資源儲備,開辟新的勘查開發區塊,擴大煤層氣業務規模,提升公司煤層氣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據悉,煤層氣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提上日程。業內專家認為,技術攻關是“十四五”期間的重點,對中長期發展戰略而言也很關鍵,需根據實際資源狀況分類進行聯合攻關,首先解決占我國煤層氣資源多數的、難采氣田的針對性技術問題。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疫情防控、生態保護、國際貿易、可再生能源開發加速以及經濟疲軟等交互約束下,不宜有過高的煤層氣開發獲利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