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模塊化,環境條件標準化。”張雙樓煤礦黨委副書記楊紹東介紹,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企業上半年安全產煤90萬噸,為能源保供作出貢獻。
井下順槽集控倉內,工作期間,僅需1名司機、1名崗位電工、2名巡視員。泵站列車實現邁步自移后,每拉移一次,2人便可完成以往20人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風險。
“基于4G網絡,智能化綜采實現維持產量同時減少人員的階段性目標。”在井上,生產調度指揮室副主任王雷在觀察生產情況。
煤礦的智能無人化綜采初露端倪。基于高標準5G信號傳輸的“萬兆環網”,工人在井下可以使用防爆手機打電話、發微信,甚至在緊急情況下,無需調度室轉發,便可打開手機視頻,直接與智能綜采設備生產企業技術人員“面對面”排除故障;地上井下兩個系統,實現一鍵啟停、同步操作。
“如果井上和井下不能時刻保持同步,會直接影響采掘精度。”綜采二區區長張東旭介紹,煤礦生產實現上下同步其實難度不小,需重點對傳感器進行校正。在對系統中自帶模塊和保險鍵進行糾偏時,他們便發現其中兩個按鍵有偏差。“這其中,徐礦人做出不少有益嘗試。”
中國江蘇網消息稱,目前,隨著科技的大量應用,一張煤礦高質量發展網正慢慢鋪開。通過徐礦集團公司安全生產調度指揮中心視頻監控系統可以看到,距徐州1000公里之外集團所屬的陜西郭家河煤業公司,已經完成對中央泵房、中央變電所、主通風機遠程集控改造,實現無人值守、遠程控制。在天山腳下,新疆天山礦業公司5106工作面采煤機智能化改造也于6月底全面完成,實現一鍵啟停、視頻跟蹤、記憶切割、自動跟機等操作。
今年,徐礦集團煤礦“四化”建設邁上“快車道”,“智慧礦山”建設進一步提速。全年被列入“四化”建設的礦井達8家,項目共計59項,資金預算總額達4.6億元,目前完成建設投入超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