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或有收縮
受下游需求帶動,今年1-2月,中國鋼鐵產量達歷年同期最高。其中,粗鋼產量17498.9萬噸,同比增加12.9%。同期,中國出口鋼材1014.0萬噸,同比增長29.9%;進口鋼材239.5萬噸,同比增長17.4%。進口鐵礦石1.82億噸,同比增長2.8%;進口均價144.5美元/噸,同比增長56.6%。同時,再生鋼鐵原料進口9825噸,進口均價487美元/噸。
“盡管各項數據利好用鋼需求預期,但‘十四五’期間,鋼鐵企業面臨超低排放和碳減排雙重任務,鋼鐵產量在‘雙約束’下預計將提前達峰。”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穎生此前在第十五屆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上表示。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我的鋼鐵網)聯合在青島舉行。會上,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章茂晗也認為,2021年,中國鋼鐵行業將呈現粗鋼需求回落、鋼鐵生產減少,對鐵礦石、廢鋼等原燃料需求降低的發展態勢。“隨著限產等政策落地,2020年大概率會成為中國鋼鐵產量高峰年的標志。”
數據也給予了相應佐證。Mysteel鐵礦石高級分析師支海蕾在分析今年一季度鐵礦石基本面時指出,春節過后,下游需求預期帶動原料價格上漲,鐵礦石價格增長2%~7%。3月初,在國內限產措施影響下,鐵礦石價格迎來回調,回調幅度8.18%。同時,一季度全球鐵礦石發貨同比增量明顯,但發往中國的比例有小幅下降。
支海蕾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指引下,國內鋼廠限產力度會趨嚴,產量預計在5月份達到今年高點,6月份開始或出現同比減量。而在全球高需求、高價格的刺激下,國外鋼廠生產積極性將進一步提升,二季度國外生鐵產量或達1.18億噸,環比增加200萬噸,同比增加約2850萬噸。
對于當前市場需要關注的問題,Mysteel鐵礦石事業部總監、黑色產業研究服務部總經理劉曉寧提示,政府對粗鋼增長總量進行控制,限產政策的執行成為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海外市場鋼鐵產量恢復,礦價維持高位,鋼廠出口的不確定性也在提升。
供給還在增加
在需求趨緩的同時,供給還在不斷增加。
據王穎生介紹,今年1-2月,中國原礦產量1.29億噸,同比增長10.3%。因國內供應充足,鐵礦石港口庫存創下兩年新高。
支海蕾根據當前的發運節奏推算,一季度全球鐵礦石發運量約3.74億噸,環比減少4600萬噸,同比增加3000萬噸。在國產礦供應方面,預計一季度全國鐵精粉產量約6600萬噸,環比減少360萬噸,同比增加700萬噸。
支海蕾稱,3月份的最新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鐵礦石產量預計增加1.22億噸。與2020年年底的預計相比,增量上調1590萬噸,主要集中在中國、塞拉利昂等區域,且新增產量預計主要集中在三四季度釋放,增量來源主要是主流礦山的復產與增產,以及高礦價吸引下新項目的投入。
具體到主要的礦山,巴西淡水河谷市場部經理愛德華多·德梅洛·佛朗哥表示,目前,淡水河谷鐵礦石年產能約3.2億噸。到2021年年底,淡水河谷鐵礦石年產能有望增至3.5億噸,2022年年底實現4億噸年產能,未來還將實現4.5億噸的年產能目標。
奇切斯特金屬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代劍秋介紹,澳大利亞福蒂斯丘金屬集團(FMG)2021上半財年(2020年7-12月)發運量9070萬噸,為歷史最高水平,預計2021財年發運量在1.78億~1.82億噸。待集團鐵橋磁鐵礦項目投產后,FMG將會成為擁有2億噸鐵礦石產能的大型礦山。
面對新形勢,王穎生表示,行業企業要積極推動低碳冶金技術的研發、大力推動鐵素資源的循環利用、鼓勵推廣使用更高強度的鋼材。在此基礎上,企業要發揮好進出口調節作用,在保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同時,減少一般產品出口,增加鋼坯、再生鋼鐵原料等初級產品進口。
章茂晗則建議行業企業共建鋼鐵生態圈,提升供應鏈綜合競爭力,從產品制造商向材料服務商轉變,也要利用RCEP,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碳中和、碳達峰等機遇,推動產業向綠色化、現代化、高端化轉型。(中國商務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