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年來,自動化所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建國發展初期,自動化所開拓了我國的控制科學,為“兩彈一星”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改革開放年代,自動化所開創了我國模式識別智能信息處理的新領域;1990年代,自動化所以控制科學為基礎,率先布局了人工智能研究;2010年起,自動化所率先布局類腦智能研究,逐步形成了從感知、認知到決策智能的系統布局,并產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自動化所長期堅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在生物特征識別、機器學習、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智能機器人和智能芯片等領域形成了系統的理論方法和體系,并取得豐富的研究成果;已形成從原始創新、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到技術轉移轉化的智能技術生態,正在邁入國際上智能科學與技術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戰略高技術研究機構。
自動化所現設科研開發部門14個,包括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腦網絡組研究中心等科研部門。還有若干與國際和社會其他創新單元共建的各類聯合實驗室和工程中心。
截至2019年底,自動化所共有在職職工932人。其中科技人員812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14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236人;IEEE Fellow1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人,“萬人計劃”入選者1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
自動化研究所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現設有控制科學與工程等1個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計算機應用技術等1個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并設有控制科學與工程等1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共有在學研究生1014人(其中碩士生497人、博士生517人)。在站博士后69人。
自動化所是中國自動化學會和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的掛靠單位;是《自動化學報》、《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SCI期刊)、《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的主辦單位。
新的征程上,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始終圍繞“打造新時代智能科學與技術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目標,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布局,心無旁騖,銳意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