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頭苦干,厚積薄發。RAL學人秉承老一代的學術傳統,在科研和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匯聚團隊,開拓創新,躬行實踐,爭創一流。通過承擔國家、地方和行業的重大項目,培養國家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和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RAL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同行中留下了真誠、友善、踏實、干練的良好印象。
圍繞鋼鐵生產的國家目標,RAL確定了新的研究方向:金屬材料高質量、低成本軋制過程;加工過程材料組織性能演變的模擬、預測與控制;材料成形過程綜合自動化;材料的先進制備技術及高性能材料。
RAL有一支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結構合理、求真務實、精干高效、學科交叉、勇于創新的高水平科研團隊。現有教職工89人,其中專任教師66人,實驗研究系列16人。專任教師中,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講師1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青年千人”1人,“優青”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3人,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創新領軍人才1人,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11人。
RAL國家重點實驗室現有科研、辦公、實驗用房7000多平方米,建有“工藝過程模擬與優化研究平臺”、“金屬組織與性能檢測研究平臺”和“控制系統參數檢測與調試研究平臺”。現有特色軋制研究設備14臺套,并有齊全的、與之相配套的實驗與檢測設備,能夠滿足高水平工藝研究、品種開發和控制系統研究的需求。
RAL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 運行機制,通過設立開放課題、建立訪問學者制度、與國內外知名公司及研究單位成立聯合研究室,吸引國內外學者來實驗室開展合作研究。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每年邀請多名國內外專家來實驗室交流講學,派出人員出國訪問、考察、出席國際會議,主持召開專題國際研討會。實驗室的知名專家教授經常深入現場,到企 業舉辦專題學術報告會、技術講座、開展學術技術交流,進行課題攻關。從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上升到理論高度開展研究,促進研究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
RAL積極組織、承擔各類國家重大、重點研究開發項目,近年來主持3項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承擔多項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攻關計劃項目等。主持橫向科研項目近千項,科研合同額接近30億。這些項目體現了我國在材料冶金領域里的國家目標,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95項,發表研究論文4500余篇,出版論著71部。獲得發明專利347項,實用新型專利50項。
RAL在國內外鋼鐵領域的影響不斷加強,成為促進我國軋制技術發展和鋼鐵工業進步的有生力量。歡迎國內外同行學者,特別是有為青年到實驗室交流訪問,申報開放課題、開展合作研究,共同為我國鋼鐵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