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準建設,2013年通過科技部驗收與評估,實驗室主要從事煤礦災害動力學、煤礦動力災害智能預警與控制 、礦區環境災害控制與生態動力學、煤系氣安全綠色開發4個方向的研究。實驗室成立了14個研究團隊,固定人員127人,其中院士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長江學者3人、973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得者6人、萬人計劃2人、四青人才3人、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7人、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6人,國際機構及期刊任職26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省部級創新團隊2個。
近五年來,實驗室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儀器專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青年)等各類科研項目549項,科研總經費約3.6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15項、二等獎10項,授權發明專利300項,出版專著15部,發表SCI論文534篇、EI論文830篇。
根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及國家安全生產發展規劃,針對國家對煤炭資源的重大需求,圍繞煤炭開采中煤與瓦斯突出、沖擊地壓、頂板大面積垮塌、礦井火災、礦井突水等煤礦災害涉及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重點開展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領域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揭示煤礦動力災害機制,建立完整的煤礦動力災害控制理論與技術體系;在本領域規劃、組織、承擔國家重大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研創新團隊和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
針對煤礦生產建設中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重點解決煤礦動力災害的地質表征與流體動力學、煤巖體工程災變力學、煤礦災害預防與控制中的關鍵基礎科學問題;到2020年,在主要方向上的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造就一支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以中青年學術骨干為主的科研隊伍;建設成為國內外領先的煤礦動力災害領域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