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于2001年經科技部批準建設并正式對外開放,實驗室前身為1993年成立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院士徐如人教授任第一屆實驗室主任,馮守華院士,霍啟升教授歷任實驗室主任,現任實驗室主任為李廣社教授。中科院院士張洪杰研究員為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取得了多項重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功能體系的分子工程學、水熱與溶劑熱合成化學、新型微孔晶體及微孔晶體單晶、低維磷酸鹽材料、固體強關聯材料、無機主-客體組裝以及新型催化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效顯著。實驗室科研成果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2001年實驗室研究團隊被評為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004年實驗室獲得科技部頒發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集體金牛獎。
實驗室發展目標是建成一個高水平的無機合成化學與制備化學教學與科研中心,并形成一支綜合素質高、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研究隊伍。近年來,通過“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實驗室研究條件得到快速發展。實驗室本著“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來重點實驗室進行合作研究。
業務范圍
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根據國家目標和學科自身發展需要,倡導原始創新研究,建設高水平研究平臺和凝聚高素質研究團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自成立以來,實驗室已經開展了數以百計的基本原理和應用的研究,承擔了由國家和省部級單位主辦的包括國家攀登計劃,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高等學校創新引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重大項目。實驗室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無機合成、制備和組裝的方法學
- 無機固體功能材料的合成與制備
- 分子工程學與設計合成
- 水熱合成化學
- 分子篩與先進材料
- 催化與功能材料
- 無機有機雜化材料
- 主-客體化學與物理
- 納米材料
- 無機合成與制備的機制與理論
- 無機固體化學
- 高壓合成化學
- 微孔與介孔材料
主要成果
實驗室科研成果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2001年實驗室研究團隊被評為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004年實驗室獲得科技部頒發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集體金牛獎。